美企帮助欧洲构建“主权AI”,真的可行吗?
自2023年末起,英伟达CEO黄仁勋持续完善其战略构想:各国是否应依托本土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人才网络及商业生态,自主开发AI系统?国家能否建设输入数据、产出智能的“AI工厂”?黄仁勋将此概念定义为“主权人工智能”,如今欧洲政界正逐步接纳该理念。
“欧洲现已清醒认识到这些AI工厂的战略价值,”今年6月,黄仁勋在2025年巴黎VivaTech大会的GTC主题演讲中强调,“未来短短两年内,欧洲AI算力总量将提升至现有水平的十倍。”
黄仁勋深谙与欧洲受众的对话之道——他将技术雄心与文化历史记忆精巧融合。在英伟达GTC巴黎站(2025)的主题演讲中,他重提欧洲作为“工业革命摇篮”的昔日荣光,将AI喻为当代社会的电力,更把AI工厂定位为大规模智能生产的新引擎,这番论述巧妙引发了全场共鸣。
黄仁勋更洞悉如何令主权概念具象化——在2025年VivaTech峰会与法国总统马克龙、Mistral AI首席执行官Arthur Mensch的同台对话中,他将智能比作“不可剥夺的国家战略资源”。
“国家可以外包诸多事务,但全面外包智力主权必将招致战略灾难,”黄仁勋指出,“智能是文明根基所在……国家智能源自本土数据资产。国民数据当归属于本国,它承载着人民的知识积淀与文化基因,凝练着社会的共识准则。更关键的是,绝大多数数据从未触网——它们深藏于图书馆典册与企业数据库中。这些战略资产理应被系统性开发,转化为自主AI能力。尽管各国仍可借力全球公共模型,但在法国这片沃土上,你们已拥有Mistral AI这样的国家战略利器。”
今年6月,黄仁勋访问欧洲,他集会晤德、英、法三国政企领袖,每到一站都宣布了重磅合作计划,旨在将英伟达深植于欧洲AI生态核心。在德国,英伟达与德国电信宣布共建主权人工智能云平台;在英国,黄仁勋亲自启用全新英伟达AI技术中心,加速推进具身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及地球系统建模三大领域突破。
在法国,英伟达联手国家投资银行(Bpifrance)、主权基金MGX与Mistral AI共同揭幕欧洲规模最大的AI基地——巴黎近郊一座装机容量达1.4吉瓦的超算设施,该基地将支撑AI全生命周期发展。黄仁勋将其誉为法国的“具象化转型基础设施”。四方同时宣布达成战略合作:首期将部署18,000套英伟达Grace Blackwell超算系统构建端到端云平台,2026年更将实现三倍扩容。此基础设施将助力欧洲机构加速AI开发部署,依托优化版Mistral模型与经实证的AI工厂设计范式,推动代理式应用(agentic applications)的崛起浪潮。
马克龙总统将构建欧洲AI基础设施的推进方略定义为“我们捍卫主权、赢取战略自主权的关键战役”,并盛赞与英伟达及Mistral AI的新合作堪称“历史性时刻”。
英伟达此番战略构想堪称宏图远略,营销攻势更是无懈可击。其正从“外来供应商”蜕变为欧洲AI主权建构中不可或缺的战略伙伴。对大西洋彼岸这家硅谷巨头而言,欧洲市场的战略价值不言自明——大陆本土技术替代方案稀缺,技术自主之路注定绕不开英伟达的基石支撑。
然而,美国科技巨头如何在欧洲真正可信地推行并兑现其“主权AI”承诺?尤其在地缘政治重组与保护主义高涨的时代,欧洲政界人士为何对此欣然接纳?
欧洲高性能芯片企业SiPearl创始人兼CEO Philippe Notton近期发出清醒警示:“若如VivaTech峰会所宣布,现今投入千亿欧元建设数据中心却缺乏资金流向监管,其中80%资本终将流入美国。布伊格(BOUYGUES)和万喜集团(Vinci Group)乐于承建厂房,施耐德电气热衷提供电源与逆变器管理,意法半导体满足于供应电能转换器——而剩余的80%份额,将被戴尔、惠普、联想服务器,以及英特尔、AMD、英伟达的硬件组件瓜分。欧洲人最终能留下什么?十年后又将剩下什么?唯有虚空。”
在Notton看来,半导体构成数据中心与超级计算机80%的战略价值占比。为避免欧洲未来运营的数据中心被打上“美国制造”烙印,他力主欧洲决策层亟需将本土计算技术生态链置于投资优先级首位。
数据主权或许起步于数据中心,但真正的掌控权在于更深层:在于能自主定义需求、自主研发芯片,并确保数据牢牢扎根在合规的地域内。
本文翻译自国际电子商情姊妹平台EETimes Europe,原文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