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采购外迁:从中国到无处可去,越南陷入关税动荡
电子行业多年来看好越南,视其为中国的替代选择。但这一注并没有押准。最初在四月份,美国宣布征收令人震惊的46%的关税;而到了七月份,变为基础关税为20%(转口货物征收40%)。如今,在新政实施四个月后,业界发现了更糟糕的情况:越南被征税,而它的竞争对手却没有。
我在国际电子供应链领域工作已超过十年。我们正目睹一个残酷的讽刺:企业从中国转向越南,使越南得以繁荣,但它并没有变得不可替代。
为什么越南看起来是完美的选择
至2020年,中国全球一半以上的电子产品,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国。但到2025年,美国对关键类别产品的关税已上升至25%,而中国制造业工人的月收入也到了500至800美元。
越南具备了一切优势:劳动力成本比中国低50%,政府提供,并且地理位置靠近现有供应商。至2024年,越南的电子产品出口至1265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苹果公司将 iPad 和 AirPods 的生产线到了越南。三星了数十亿美元进行投资。富士康、LG、英特尔——它们都。
中国企业也开始转移,近期外国直接投资(FDI)达到45亿美元,同比增长78%。至2020年,电子行业占越南出口总额的,高于2010年的14%。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对越南商品征收46%的关税,引发了市场动荡。经过谈判,双方于7月2日达成贸易:基础税率为20%,转口货物税率为40%,自起生效。
20%听起来比46%好。对于利润率仅有5%到10%的电子产品而言,这依然是毁灭性的打击。20%的关税会让消费品价格上涨10%到15%,从而严重削弱竞争力。
越南的特殊不利处境:电子产品未获关税豁免
让越南的处境格外尴尬的是:美国在2025年4月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时,后来对印度加征关税时也,但越南的电子产品出口却要全额征收20%的关税——若被认定为转口货物,税率更高达40%。
这些豁免揭示了美国的政策取向。中国在先进半导体制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其重要性使之无法被切断。印度为美国科技巨头提供智能手机及零部件,而这些企业曾大力游说以争取关税豁免。越南尽管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却仍未达到“重要到不能被征税”的地位。
这使得在越南组装的产品甚至相比留在中国生产都处于劣势。那些花费多年时间和数十亿美元进行迁移的企业,如今却要面对中国本土竞争对手所能避开的关税。拥有庞大越南工厂的三星、苹果和富士康,如今进退两难。他们所支付的关税抵消了离开中国的全部意义,但又无法轻易再次搬迁。
这笔账算错了。零部件制造商正。对于年营收在500万至2000万美元、利润率仅为10%至15%的硬件企业而言,这几乎彻底抹去了盈利空间。越南2025年的GDP预期已从8%下调至6.5%。
2025年第三季度显示出,但那主要是企业在8月关税实施前抢先出口所致。10月——即第四季度的开始——将揭示出真正的冲击。
替代方案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以下是当前电子产品关税格局的残酷现实:
中国:关税最高达,但电子产品。目前平均关税约为,但地缘政治风险依然存在。
越南:基础关税为20%,转口货物税率为40%——是唯一一个未获电子产品关税豁免的主要替代国。
印度:总体关税,但电子产品被——不过基础设施限制了其扩张速度。
墨西哥:,优势最为明显,但其电子产品产能严重不足。
越南作为替代生产基地虽取得成功,却并未变得不可或缺。企业只转移了组装环节,而研发和高端制造并未随之迁移。如今,它们要承担关税,而那些保留了战略性制造能力的中国和印度竞争对手却无需如此。
印度拥有熟练的劳动力,但基础设施薄弱。墨西哥因《美墨加协定》(USMCA)而具备地理和贸易优势,制造商等企业已将业务至当地,但产能仍然有限。印尼和孟加拉虽然成本低廉,但几乎不具备电子产业的专业能力。
2025年10月,形势进一步恶化。中国首次开始检查本国出口产品是否可能被用于针对自身的军事用途,对电子产品及相关生产技术进行审查后方可出口。特朗普随即作出回应:自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再加征100%的关税,使总关税水平达到130%。那些从中国转移到越南的企业如今陷入两难:既要面对越南20%的关税且无任何豁免,又因依赖中国零部件而遭遇出口受限。
2025年第四季度各企业的应对举措
单一国家战略已不再可行。企业正采用“中国+1+1”模式,将生产分散布局在多个国家。但随着11月1日对中国商品征收130%关税的最后期限临近,即便这一战略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科技巨头正紧急重新评估其在越南的投入与布局。中国对两用电子产品实施新的出口限制,再加上对中国产零部件征收总计130%的关税预期,已迫使各大企业进入危机应对模式。富士康、三星和LG不仅暂停了新的投资项目,还在评估:一旦中国产零部件供应受限或成本过高,其在越南的现有业务是否仍具可行性。
2025年初曾让中国仍具吸引力的电子产品关税豁免,如今似乎已失去了意义。企业面临着几乎无解的抉择:要么承担对中国产零部件高达130%的关税,要么寻找尚未具备规模的非中国产替代品,或者干脆全面停产。苹果供应商立讯精密正体现出整个行业的无奈:即便尚未找到能提供所需零部件的明确替代来源,也在考虑未被征税的国家。
越南正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并扩大对亚洲和欧洲的出口来进行调整,其出口额在2024年569亿美元。越南政府设定的宏伟是,到2025年实现电子产品出口额达到1400亿至1450亿美元。要实现这一目标,第四季度的表现至关重要。
第四季度正值电子产品需求高峰期——节日订单、年终库存补充以及新年新品备货。本季度将揭示,七月达成的协议究竟能否带来稳定,还是只是把危机暂时推迟。
早期迹象相互。当三星、富士康和LG暂停扩张时,尽管经济学家认为其中仍蕴含机遇,但这些企业实际上是在表达对长期稳定性的担忧。
针对中国和印度的电子产品关税豁免并非永久性措施,而是可随时调整的政策决定。但它们揭示了华盛顿眼中哪些供应链是不可替代的。越南面临的挑战并不仅仅是那20%的关税。而是如何获得足以换取关税豁免的战略重要性。
前路并不明朗
从中国撤出是必要的。但越南的处境——在中国和印度的电子产品获关税豁免的同时却要承担关税——暴露了这一出走战略的缺陷。企业押注越南,认为它是“没有风险的中国”。而他们得到的,却是“拥有中国的劣势,却没有中国的不可替代性”。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复制中国所建立的一切。而如今,即便如此也已不再足够。10月的局势已说明一切:中国限制出口,特朗普加征130%关税,而各家公司这才发现,他们所谓的“替代中国方案”,依然离不开中国才能运转。越南曾看似完美,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曾被视为不可替代的存在,直到地缘政治使这一切变得难以为继。这种局面不断重演:每一个解决方案都会带来新的脆弱点。
当下真正奏效的是灵活性:建立可随政策变化而调整的多元化供应链,用自动化来抵消更高的劳动力成本,并通过财务缓冲来应对转型带来的冲击。那些试图寻找“下一个中国”的企业,一次次被现实击败。
整个行业正向区域化生产中心转变——由不同地区分别服务不同的市场。这种模式更复杂,也更昂贵。但当关税能在三个月内波动达26个百分点,豁免又可能因一纸签署而出现或消失时,这已是唯一能生存下去的做法。
问题不再是“我们该在哪里生产?”而是“如何在仅有三个月准备时间的情况下,构建可在任何地方运作的供应链?”
随着2025年第四季度的推进,11月1日关税最后期限临近,中国以军事为重点的出口管制也即将生效——我们将看到的不仅是越南能否承受这场冲击,更是各企业在过去五年投入数十亿美元建立的整个电子供应链模式,是否仍具可行性。这不仅是撤离中国故事的又一章。这或许将是整个行业终于意识到,原来从一开始,就无处可去的时刻。
作者:Vitalii Savryha 是 Ardi 集团的创始人,斯坦福大学校友,拥有15年全球电子与科技行业供应链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