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新国标,9月实施!
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部署,持续提升电动自行车产品本质安全性能,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组织对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以下简称《技术规范》)进行修订完善。该标准已于2024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届时将全面替代旧版标准(GB 17761—2018)。
本次修订后的新标准,在技术要求和安全规范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优化与完善,具体体现在以下十一个维度:
- 强化了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要求;
- 明确了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
- 增加了电动机低速运行转矩等要求;
- 完善了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要求;
- 提升了制动性能要求;
- 将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由55公斤提升到63公斤,以提升续航里程。
- 新增了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要求;
- 要求电动自行车具备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 不再强制要求所有车型均安装脚踏骑行装置;
- 明确了电动自行车鼓励安装后视镜;
- 要求生产企业明确电动自行车的建议使用年限,并在铭牌、产品合格证上进行标注。
新标准的实施,将在五个方面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首先,通过严格控制塑料件使用比例,强化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性能要求,能够有效延缓火灾蔓延速度,降低燃烧强度,显著减少火灾发生时有毒气体的释放量。
其次,切实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概率。通过严格限定电动机最高转速等核心技术参数,从源头上杜绝车辆超速行驶风险;缩短一半刹车距离,雨天刹车不打滑,进一步提升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第三,车速超25公里/小时,电机就不再提供动力。通过完善防篡改技术指标体系和检测方法,增加互认协同功能,严格落实“一车一池一充一码”管理制度,从技术层面大幅提高非法改装门槛,推动逐步消除非法改装现象。
第四,电动自行车需具备北斗定位功能,私家“小电驴”可选择不装,即使有北斗定位功能,私家“小电驴”也可以关闭。北斗模块可提供经度、纬度、速度、定位时间等信息,主要为用户提供实时三维位置、速度和时间服务。北斗模块在提供定位服务的过程中不收费。
最后,更好满足消费者日常使用需求。通过适当放宽铅蓄电池车型的重量限值,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性价比、更长续航里程、更优使用体验的产品;取消脚踏骑行装置强制安装要求,提升产品实用性,降低生产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的车型选择空间。
考虑到电动自行车产品设计、生产、检测及认证所需的时间周期,新标准设置了8个月的生产过渡期:自2025年9月1日起,所有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必须严格符合新标准要求。同时,为避免社会资源浪费,确保符合旧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有序消化,对2025 年8月31日及之前按旧标准生产的车辆,额外设置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允许销售至 2025年11月30日。自2025年12月1日起,所有在售电动自行车产品均须符合新标准规定。
需特别说明的是,对于消费者已购买的不符合新标准的车辆,不采取强制淘汰措施,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实施以旧换新等政策,有序推动车辆更新换代。
新规实施后,如何选购新车?一是看CCC认证。出厂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应当获得认证并在车身上标注CCC标志,表明这辆电动自行车经过指定认证机构的认证,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可以放心购买和使用。
二是看产品合格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出厂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应有产品合格证,一车一证。消费者在购买时可核对随车附带产品合格证上的产品型号、整车编码等信息参数与实车一致。
如需进一步核实产品合格证真伪和CCC认证证书是否有效,可扫描产品合格证上的二维码或登录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cx.cnca.cn)查询确认。
首页中点击“认证结果”,在“证书编号”栏中输入CCC证书编号,然后点击“查询”,即可查看该认证证书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