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威胁中国:要么交稀土,要么交200%关税
当地时间8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发表强硬言论,称“若中国持续维持对美稀土出口限制措施,美国或将对中国输美商品课征高达200%的惩罚性关税。”这一极具挑衅性的表态迅速引发国际舆论高度关注,不仅折射出中美在战略性关键资源领域的矛盾加剧,更凸显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下,大国博弈与产业安全的深层矛盾。
"我们握有惊人的筹码,但我不愿动用这些筹码。若真要出手,必将给中国造成更大打击,"特朗普说。
自特朗普重新执政以来,美国政府持续运用关税工具对华施压,试图通过经济手段重构双边经贸关系。尽管此前中美历经多轮高级别经贸磋商,逐步将关税税率降至较为缓和的区间,但在知识产权保护、产业政策等核心议题上仍存在结构性分歧。特别是在稀土资源领域,美国对中国出口政策的争议已成为双边关系中的突出矛盾点。
稀土元素作为现代高端制造业的战略性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等关键领域,其供应安全直接关联各国产业竞争力与国家安全战略。作为全球稀土产业链的核心枢纽,中国承担着全球超过70%的稀土原矿开采与90%以上的深加工产品供应。近年来,中国基于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考量,依法对稀土开采、冶炼及出口实施全链条管理,这一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政策调整,却被美方单方面解读为“经济胁迫”,并引发美方强烈政策反弹。
特朗普政府提出的超高关税威胁,本质上是试图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放松稀土出口管制,以保障美国先进制造业供应链安全。然而,这种零和博弈思维主导下的贸易政策,不仅难以实现预期政策目标,反而可能对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造成系统性冲击。回顾特朗普第一任期发起的贸易摩擦历史经验,其关税政策直接导致美国国内通胀水平显著上升、消费者实际购买力下降,同时加剧本土企业生产成本压力。若再次实施大规模关税壁垒,极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经济反噬效应。
从国际政策协调层面观察,类似极端贸易主张面临多重制约。此前美国财政部门在七国集团(G7)财长会议中提出联合对华关税行动的倡议,因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普遍担忧 “经济脱钩” 带来的负面外溢效应,未获得实质性响应。在全球价值链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任何背离多边贸易规则的单边主义行径,都将面临国际社会的集体审慎评估与抵制。
截至目前,中国外交主管部门尚未就该事件作出正式回应。但基于过往应对贸易争端的实践经验,中国政府将继续秉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理性开展对话协商” 的原则立场。在坚持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前提下,中国将通过外交渠道与国际规则框架,妥善处理与美国在稀土领域的政策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