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深圳凌创辉电子有限公司!
0755-83216080

中国0.1%的稀土门槛,可能卡住全球半导体喉咙

2025-10-26 4

2025年,中美关系更扑朔迷离。针对美国主动挑起的贸易摩擦升级的举动,中国分别在6月和10月两次针对稀土元素公布了出口管制措施。r1Aesmc

近期,《EE Times》特约编辑Pablo Valerio围绕“稀土瓶颈”话题发表了评论。他表示,中国在稀土供应链中游复杂环节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如今,中国拒绝向军事终端用户发放出口许可的政策,对西方国防供应链构成“潜在毁灭性威胁”,可能导致“战斗机代际差距”或弹药短缺。而西方国家目前面临的困境在于:重建从矿山到磁体的完整产业链,需要克服数十年积累的技术断层,并应对重大的经济与环境挑战,这一过程预计将耗时十年甚至更久。r1Aesmc

以下是其文章核心内容:r1Aesmc

自上次(2025年4月)中国利用其稀土主导地位反击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关税和技术管制威胁以来,已过去半年时间。r1Aesmc

当时,美国政府曾要求EDA(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巨头(西门子、新思科技、楷登电子)暂停向中国出口相关软件工具。在6月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正式实施之后,今年7月初,美方曾作出让步,允许有限度地开放软件工具使用权。r1Aesmc

【编者按:今年6月,中国针对稀土磁铁行业引入的追踪系统正式生效,同月中美两国在英国伦敦曾达成“中美伦敦框架”,美国政府承诺允许向中国出口芯片设计软件,以及乙烷和喷气发动机,中国方面履行加快关键矿产的出口审批的承诺;而美东时间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对被列入美“实体清单”等的企业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出口管制制裁;北京时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最新稀土出口管制公告。】r1Aesmc

今年10月,中国对稀土元素出口管制的升级,标志着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进入了一个关键节点——这一举措虽具转折意义,却也在意料之中。r1Aesmc

这些措施将17种具有独特化学特性的金属——从F-35战斗机到最先进的半导体蚀刻工具,每一项现代技术都离不开这些关键材料——转化为地缘经济博弈的核心工具。r1Aesmc

当前的核心问题并非这些元素的地质稀缺性,而在于其复杂的加工和精炼能力高度集中于中国,这种集中化已形成关键瓶颈。r1Aesmc

中国的国家主导型产业崛起

要真正理解这种显著主导地位的影响,必须追溯其根源。这进而凸显了促进政府、学术界、产业界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合作的必要性。r1Aesmc

如今,中国掌控着全球稀土加工和精炼领域85%-95%的份额,以及高性能永磁材料制造90%以上的产能。其中,在国防和电动汽车高温应用不可或缺的重稀土(如镝和铽)加工领域,中国更是占据近乎100%的市场份额。r1Aesmc

r1Aesmc

图1:1厘米见方的纯镧金属块 图片来源:化学元素虚拟博物馆r1Aesmc

实际上,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并非仅源于资源禀赋或市场力量,而是国家数十年系统性产业战略的产物。r1Aesmc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通过“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项目,将大量国家资金投入稀土研发领域。尤为关键的是,政府于1990年正式将稀土列为“保护性战略物资”,标志着其国家战略核心地位的确立。r1Aesmc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通过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宽松的环境监管政策,实现了对全球稀土市场的掌控。这种策略使中国生产商能够以西方企业无法企及的价格供应稀土产品。这种定价机制导致包括加州Molycorp公司在内的美国主要生产商的衰落。r1Aesmc

中国真正的战略优势并非源于开采环节(占全球产量约69%),而是来自对供应链中游复杂环节的优势地位。r1Aesmc

通过压低精炼材料价格,中国构建了自己的加工优势,系统性地削弱了西方投资意愿——这种投资本应用于建设那些将原矿转化为可用金属和磁体的高难度、高成本且环境危害显著的加工设施。r1Aesmc

2025年的策略布局

2025年10月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的核心是0.1%门槛条款:该条款规定,无论中资还是外资企业,只要产品中特定中国产稀土元素占比达到或超过产品总价值的0.1%,就必须向中国政府申请出口许可证。r1Aesmc

行业专家警告称,科技企业将发现其“极难”证明诸如先进芯片等组件符合该门槛标准,这将带来巨大的合规负担。r1Aesmc

该规定还将管控范围从原材料扩展至高附加值下游产品(如永磁体),以及加工制造所需的技术与设备。r1Aesmc

此外,该规定具有域外适用效力,效仿美国《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对含有中国稀土材料或使用中国技术生产的境外产品同样适用。r1Aesmc

公开层面,中国商务部将相关管控措施表述为“保护国家安全”的必要手段,旨在防止其资源被用于“非法的军事用途”,并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然而,外界普遍认为此举时机选择经过精心算计,旨在对特朗普政府的高风险贸易谈判中制造筹码。r1Aesmc

中国的这一决定将对全球经济基础领域带来深远影响,有分析师将潜在影响形容为“经济层面的‘核’战争”。r1Aesmc

半导体与人工智能

半导体行业极易受制于人。稀土元素是制造精密晶圆加工设备所需强力钕磁体的关键材料,而氧化铈则是化学机械抛光(CMP)工艺的主要磨料——该抛光工艺对芯片制造至关重要。针对先进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系统等敏感领域实施的逐案审查机制,该这些领域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r1Aesmc

r1Aesmc

图2:一块磁铁矿岩石正被上方的钕磁铁吸引 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r1Aesmc

Silverado Policy Accelerator智库联合创始人Dmitri Alperovitch表示,这是经济层面的“核”战争,或将能摧毁美国人工智能产业。鉴于人工智能资本支出对经济的重要性,若该政策被激进实施,可能导致美国经济衰退。r1Aesmc

国防工业的影响r1Aesmc

稀土元素是现代军事装备的关键支撑材料,涉及雷达、声呐、激光制导系统和电力推进等领域。这种依赖具有普遍性:每架F-35“闪电II”战机需要超过400公斤稀土材料,而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电力推进系统则需约4,200公斤。中国拒绝向军事终端用户发放出口许可的政策,对西方国防供应链构成“潜在毁灭性威胁”,可能导致“战斗机代际差距”或弹药短缺。r1Aesmc

绿色转型的影响r1Aesmc

全球向清洁能源的转型也面临直接影响。电动汽车(EV)依赖高性能钕铁硼永磁电机,而这类电机需要添加镝、铽等重稀土元素以确保高温工况下的性能表现。r1Aesmc

直驱风力发电机(尤其适用于海上场景)同样需要消耗大量此类永磁体。这些限制正迫使制造商考虑成本高昂且耗时费力的设计变更,例如改用更笨重、能效较低的无永磁感应电机。r1Aesmc

全球战略重新定位

中国此举加速了主要经济集团雄心勃勃、国家主导的应对措施。r1Aesmc

美国财政部长Scott Bessent立即警告称,中国的行为使其成为“不可靠的合作伙伴”。特朗普总统公开威胁,将对中国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0%的关税作为报复。r1Aesmc

从战略层面看,美国国防部(DoD)已投入超过4.39亿美元实施五年计划,目标是在2027年前建立完全本土化、安全的供应链。这一强硬的“矿山到磁铁”战略包含直接的国家干预措施,例如向美国矿企和加工企业(如MP Materials和Lynas USA)提供资金支持,并确保本土磁铁制造产能。r1Aesmc

此外,华盛顿正通过由15个国家及欧盟组成的“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SP)开展国际合作,旨在实现关键矿产来源的多元化。r1Aesmc

欧盟优先推进“战略自主”,其应对方案的核心是《关键原材料法案》(CRMA),该法案已于2024年5月正式生效。r1Aesmc

《关键原材料法案》为2030年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要求欧盟每年消费的关键原材料中至少有40%来自本土加工,并规定任何单一战略材料的供应来源国占比不得超过65%。欧盟还准备启用其新《反胁迫工具》(ACI),对实施经济胁迫的国家采取反制措施。r1Aesmc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0年遭受中国稀土出口禁运后,日本形成了最成熟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多元化战略。r1Aesmc

日本方面表示“深切担忧”。日本政府机构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JOGMEC)将战略海外投资(如为澳大利Lynas Rare Earths公司提供早期融资)与积极推动回收利用及材料替代技术研发相结合。r1Aesmc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日本对中国稀土的直接依赖已从超过90%成功降至60%以下。r1Aesmc

全球化效率的终结

稀土危机印证了纯成本效率驱动的供应链时代已终结,战略物资领域尤为如此。西方领导人更倾向使用“去风险”(即针对性减少关键领域依赖)的表述。许可制度使得中国以前所未有地洞悉西方尖端产品的材料构成与技术路线图,其本质是一种情报收集工具。r1Aesmc

最持久的解决方案在于复制并最终突破中国的加工瓶颈。然而,重建从矿山到磁体的完整产业链需要克服数十年积累的技术断层,并应对重大的经济与环境挑战,这一过程预计将耗时十年甚至更久。r1Aesmc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副总裁Shannon K. O’Neil指出:“与可靠伙伴的供应链合作优势无可替代。美国越是单打独斗,盟友与对手就越容易在各个领域超越美国。”r1Aesmc

这场关于稀土资源的争夺,正成为划分新全球经济秩序分水岭的关键战场——一个以中国为中心,另一个以美国及其盟友为核心的两极格局正在形成。r1Aesmc

r1Aesmc

3003677450

微信二维码

扫码微信咨询

0755-83216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