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线程科创板IPO过会,国产GPU第一股将诞生
从6月30日获受理到过会仅用88天,创下A股硬科技企业上市速度新纪录。若年内顺利完成发行,该公司或将成为2025年科创板最大规模IPO,拟募资80亿元用于新一代GPU及AI芯片研发。
88天闪电过会
图1:上交所2025年9月26日公告 图片来源:上交所
作为国内唯一实现全功能GPU量产的厂商,摩尔线程的快速过会凸显政策层面对人工智能和半导体自主可控的高度支持。其招股书显示,其自主研发的MUSA架构可兼容英伟达主导的CUDA生态,显著降低开发者迁移成本。2024年发布的夸娥(KUAE)万卡智算集群已实现万P级算力,在大模型训练场景完成落地。
图2:摩尔线程2022全年至2025年上半年主要财务数据 图片来源:摩尔线程招股书
如今,该公司的核心数据亮点包括以下:累计研发投入43.66亿元,持有专利514项(发明专利453项);2022全年至2025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0.46亿、1.24亿、4.38亿、7.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8%;毛利率从2023年25.87%跃升至2024年70.71%(主因系政府补贴),超越行业均值。
图3:摩尔线程2022全年至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明细 图片来源:摩尔线程招股书
尽管技术突破显著,单摩尔线程仍面临盈利挑战。从2022-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累计亏损52.76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超70亿元;其中,研发费用占总支出75%,人员占比超七成;2025年上半年预付款达11.35亿元,其中关联方占比68.3%(涉及实控人亲属控制主体)。在亏损背景下,2022-2024年高管薪酬从1192万元涨至2991万元,核心技术人员薪酬增长超过60%,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国产GPU的历史性机遇
未来,随着中国国产AI技术,如DeepSeek大模型、具身智能、智能驾驶等技术的持续突破,中国AI技术水平已经逐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球AI市场亦随之进入了一个多元发展的新时期。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全球GPU市场规模预计在2029年将达到3.61万亿元,其中,中国GPU市场规模在2029年将达到1.36万亿元,在全球市场中的市场占比预计将从2024年的15.6%提升至2029年的37.8%。
目前,摩尔线程的产品矩阵已覆盖:AI智算、图形计算、生态布局,其MTT S5000千卡智算集群效率超过同等规模国外同代系GPU训练集群计算效率;消费级显卡MTT S80性能接近英伟达RTX 3060;支持DirectX 12引擎及FP8-FP64全精度计算。
“十四五”规划与“东数西算”工程推动下,国产GPU在AI计算、数字孪生等场景的替代空间巨大。根据IDC 2025Q2数据,当前国产GPU在数据中心渗透率不足10%。
过会后的挑战与展望
摩尔线程预计2027年实现盈利,未来在商业化提速、生态建设、资本压力等方面均需突破。目前,该公司营收主要依赖政府补贴和头部客户试点,CUDA的兼容性需持续优化以吸引开发者,在上市后需平衡研发投入与投资者回报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