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10年的智能家居,距离真爆发还差什么?
据市场调研机构TechInsights的报告,2024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服务及安装费用支出将同比增长7%至1,25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这一支出将接近1,950亿美元。
这并非偶然,是多重因素共同推动的必然结果。技术层面,AI大模型与边缘计算的结合,让智能家居设备具备场景预判与决策能力,重塑行业逻辑;连接层面,智能家居产业从单品堆砌到场景互联的升级革命,叠加“人车家”生态重构生活场景,深度搅动行业生态。此外,国家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叠加年轻消费群体高涨的消费意愿,双轮驱动下,智能家居市场在2025年抵达爆发拐点。
但面对同样的火热行情,如今的智能家居从业者比上一个十年更低调务实了。因为他们知道,中国智能家居产业火爆十年,却始终在“真爆发”的边缘徘徊。究其根本,它缺的从来不是热度,而是启动质变的三把钥匙——互动体验、生态互联、场景闭环——这些都需要沉心静气、脚踏实地地步步推进。
火爆十年,却未真正爆发?
智能家居的火爆十年,成绩有目共睹。在2014年至2017年的入口争夺期,智能音箱大战开启,全球年销量从2014年不足百万台飙升至2019年超1.5亿台,成为智能家居“入口级产品”。来到2018年,智能家居追求场景深耕,以扫地机器人为代表的垂直场景单品大爆发,在2020年全球斩获40亿美元市场规模。随后疫情时期,尽管千行百业暂时停滞,但智能家居顺应宅经济与健康需求,推出智能厨电、环境健康设备等竞品,直击消费痛点。疫情过后至今,进入全屋智能与无感交互的生态整合期,正努力实现家居生活的价值闭环。
当然,每个硬币都有两面。如果说,智能家居A面是销量狂潮,B面则是“体验吐槽”。比方说智能音箱,因方言失灵、隐私疑云沦为“高级收音机”;扫地机器人被卡困问题与毛发缠绕逼成“人工累赘”;智能厨电因清洗死角与伪需求陷入三月弃用魔咒……可以说,互动体验欠佳,是制约智能家居真正爆发的“元凶”之一。
我们对近百位智能家居从业者进行了一个小调查发现,尽管超过九成的从业者已购买过智能家居产品,但绝大多数家庭停留在早期体验阶段,大家常购买的智能家居产品集中在成熟的小家电之中。
从图1来看,高达64%的从业者家中拥有1-5件智能家居单品,属于典型的“尝鲜用户”,表明多数消费者仍处于购买个别智能硬件的初步探索期,产品集中在智能灯、智能音箱等。这些智能单品因功能明确、价格亲民,成为消费者入门级的首选。其次,约25%的从业者拥有6-10件设备,家中的智能化体系小有规模,产品集中在智能门锁、智能空调等。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高度智能化的实现者不多,但已有2%选择了全屋智能系统,说明从“单品积累”向“系统化应用”的过渡是必然的。
物奇微电子副总裁庞功会直言:“十余年过去,智能家居这个产业的发展比我们预想的要慢得多。究其原因,很可能是设备互联与智能交互未能展现出足够价值。如今在AI浪潮之下,我们看到了破局的希望。”据介绍,物奇构建了“连接+终端AI”双轮驱动的业务生态,专注于通信与边缘计算芯片领域。
物奇微电子副总裁 庞功会
当智能家居遇上边缘AI
在智能家居发展进程里,AI技术角色不断演变,正从最初辅助设备感知环境信息,转向依据感知数据自主决策、主动服务用户的阶段。比方说,智能门铃通过边缘AI能够实时识别访客,并通过语音或移动设备通知房主,甚至可以对访客进行分类,如家人、朋友、快递员等,方便房主做出不同的应对。智能眼镜也借助边缘AI实现本地语音指令的快速准确识别,即使在网络信号不佳的情况下,也能控制家中电器执行用户的命令,如开关空调、调整温度等。
芯科科技家居和生活业务高级营销总监Tom Nordman阐述了AI技术在智能家居中从“感知辅助”转向“决策中枢”的必要性,主要基于三点:在市场需求方面,消费者期望智能家居更便捷、智能,能理解并满足多样化需求,AI从“感知辅助”到“决策中枢”的转变,可实现设备主动响应,优化家居体验。在技术发展上,AI算法、芯片性能提升,边缘计算发展,使设备在本地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得以增强,为AI成为“决策中枢”提供技术支撑。从行业趋势看,智能家居从单品智能迈向全屋智能,需AI协调设备实现互联互通和协同工作,推动其成为“决策中枢”。
芯科科技家居和生活业务高级营销总监 Tom Nordman
“芯科科技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和对行业趋势的把握,积极顺应这一转变。”Tom介绍道,芯科科技一直非常关注AI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在芯片技术上,采用22nm工艺节点来打造第三代无线开发平台,集成AI/ML硬件加速器,提升数据处理速度,降低功耗,以满足AI决策对算力的需求。软件算法层面,芯科科技通过优化机器学习算法,提升了系统对复杂场景和用户需求的理解、处理能力,为决策提供精准依据。生态合作方面,芯科科技与三星、谷歌、涂鸦智能等全球生态伙伴合作,整合各方优势,获取丰富数据和应用场景,完善AI功能,提升在智能家居场景中的决策能力。
同样地,XMOS亚太区市场和销售负责人牟涛也认同这一转变趋势。同时他指出,在这一转变中,边缘AI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
传统智能家居多依赖物联网网络来连接设备,从而对家用设备运行控制。而新一代基于边缘AI技术的智能家居,包括原有的各种电器与设备的智能化升级,以及全新的诸如扫地机器人、能够监测老人孩子行为的家用智能摄像头、连接到大模型的情感机器人、独立或者嵌入到现有家电中的音频输入和监测设备或者组件,则将环境中的数据、家庭成员行为和语音等信息,与基于用户喜好习惯和通用行为规则的模型相结合,将实时采集的数据与家庭习惯模型比对分析,能够动态优化设备运行逻辑。
为了迎接边缘AI技术在包括智能家居等领域内的广泛渗透,XMOS针对声音这一交互媒体、控制手段和内容输出,推出一系列由AI技术驱动的音频技术,包括全新空间音效、语音捕获与降噪、音视频多模态AI处理等多种创新智能音频技术与应用解决方案。牟涛介绍称,这些可以同时支撑大模型和边缘智能的音频方案不仅具有强大的功能和极高的性能,而且还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和功耗,从而可以加速智能端侧设备的应用和大模型的普及。
XMOS亚太区市场和销售负责人 牟涛
庞功会指出,AI大模型正从云端迈向端侧落地,这标志着云端处理图像、语音、文本等单模态任务正逐步扩展为终端侧AI智能,涉及视觉模态、语音模态等多模态交互,从而带来隐私与安全、便携个性化、高速低延时和低功耗算力等核心优势。
从协议碎片化到互联互通
除了互动体验的缺陷,设备之间因协议碎片化造成的“语言障碍”,同样是阻碍智能家居产业真爆发的关键瓶颈。
由于智能家居本来就是一个生态割据和协议多元的技术领域,加上消费者也有不同的偏好和痛点,因此更可行的解决方案就是主流厂商共同开发和积极采用跨生态、跨协议的应用层协议。Matter就是为实现智能家居的互联互通而打造的革命性标准和创新技术。
连接标准联盟(CSA)中国区代表商瑞云女士重申,基于Matter的全球智能家居新生态是一个“开放、融合、统一”的生态。对于智能家居控制平台来说,只要支持该设备类型,就可以控制任何品牌的该类智能产品;对于设备产品来说,可以接入任一支持Matter的智能家居控制平台,甚而可以同时接入多个;对于用户来说,可以自由搭配和选择控制平台和智能产品。截止2024年底,Matter产业链中已达到6,000+认证产品。
连接标准联盟(CSA)中国区代表 商瑞云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5月,Matter已最新至1.4.1版本,它主要更新了简化设置流程,同时提升安全性。其核心功能有两个,一个是增强型设置框架(ESF),另一个是可以通过NFC标签来存储入网信息。
作为半导体领域最大的程序代码贡献厂商,芯科科技从一开始就全面投入并积极参与Matter标准的开发。Tom坚信,随着Matter标准的推出和持续演进,此前困扰智能家居的碎片化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跨生态系统的互联互通很快会实现并加快迈向全屋智能时代。虽然要实现不同生态系统的完全融合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挑战,不过我们已经在这方面看到了一些不错的进展。
举例来说,三星和谷歌可以开始互相配合,在家庭不同的智能网络中,可以从三星SmartThings APP或者Google Home APP,互选对方的一些传感器和设备,大家能够很方便地互联互通。因此,Matter为智能家居行业实现跨生态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基础,让用户体验真正受益。
推进Matter协议的过程中,也催生了一些挑战和担忧,比方说,安全性。就Matter来说,随着其支持的设备类型不断增加,消费者会更加关注安全性问题。Matter从一开始对安全性就是高标准严要求。为了确保安全性,Matter采用了一系列特定的技术,包括对加入网络的设备进行身份验证、对到达目的地的消息进行加密、使用经过验证的标准加密算法以及无线(OTA)升级。
场景决定生态
尽管通讯协议层面的努力已经很大程度上让智能家居单品不再“各为孤岛”,但要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生态合作是必由之路。
牟涛提出“场景决定生态”的观点。他认为,面对多样化的智能家居场景需求,关键在于提供高度灵活的技术平台。XMOS通过其可软件定义的SoC解决方案,旨在赋能客户根据特定场景需求(如高品质音频交互)快速定制化开发产品,从而更有效地响应市场机遇。牟涛表示:“我们致力于以更灵活的商业合作模式,加速音频等关键技术的创新落地。”
在从“单点智能”到“全域智能”的过渡中,芯科科技认为,行业正处于生态卡位期与场景定义期并行的阶段。一方面,智能家居的迅速发展为消费者的居家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而且,随着Matter标准的推出,此前困扰智能家居的碎片化问题也会逐步得到解决,跨生态系统的互联互通很快将实现,这也将助力智能家居从智能单品时代迈向全屋智能时代。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加速融合是大势所趋。支持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的半导体产品可以使设备在边缘实时地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而无需持续不断地来回与物联网网络进行连接,从而提高效率、节省资源、并增强安全性。
基于此,芯科科技正积极与国内外企业开展生态合作。随着Matter技术的应用不断扩展,芯科科技也正在加强与中国伙伴探索基于Matter技术进行创新产品的开发,公司期待有更多中国企业推出采用芯科科技Matter芯片的智能家居产品,尤其芯科的芯片具有至高的安全性,这对任何一家严谨的物联网产品供应商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Tom表示:“芯科科技也在进一步强化与不同领域客户、伙伴的合作关系,以共同探索和打造创新的AIoT解决方案。”
小结
智能家居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人与家、人与人、人与设备之间的协同,同时符合消费电子产品的功耗和成本规律。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同一个调查中,当被问及“愿意为一件核心智能家居单品支付的最高金额”时,从业者的选择呈现出典型的金字塔分布(图2):中低价位(2,999元以下)覆盖了84%用户,反映对基础单品的功能肯定和价格敏感;而高端需求及全屋系统占超10%以上,说明消费者对全屋智能抱有期待。
总而言之,2025年及今后非常重要的一个趋势是——人工智能技术向边缘和端侧快速扩散,同时需要算力、成本和功耗的平衡,具有更高的平台灵活性,以满足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等更多具体场景的需求。这都需要从业者俯下身去,在每一个细节里精耕细作。当智能家居的互动体验是沉浸式的、生态互联是无壁垒的、场景闭环是有价值的,那时回望,此刻正是真正爆发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