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干预!荷兰归还安世半导体控制权
11月19日,荷兰经济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Vincent Keijlman)在社交媒体X上宣布,已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措施,荷兰政府正式将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运营控制权交还给其中国母公司闻泰科技。这一决定标志着持续近两个月的地缘政治干预暂时告一段落,也揭示了在全球高度互联的产业链中,单边行政手段难以撼动市场现实。
事件始于2025年9月底。当时,荷兰以“国家安全”为由,突然冻结安世半导体资产,并剥夺中方股东的管理权限,转而委派本地托管机构接管公司日常运营。此举表面上是对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响应——美方此前已将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并试图通过“50%穿透规则”限制其海外子公司获取关键技术。然而,这一行动很快引发了连锁反应。
安世半导体虽注册于荷兰,但其核心制造与封测能力高度依赖中国。公司在广东东莞设有重要封装测试基地,承担全球70%以上产品的后道工序。一旦脱离中方管理,不仅交付中断,连基础产能都无法维持。全球汽车制造商首当其冲:本田在加拿大的工厂被迫减产一半,大众、宝马等车企库存迅速见底,博世等一级供应商紧急向荷兰政府施压,要求恢复供应链稳定。
面对产业界的强烈反弹与中国方面的精准反制,荷兰态度逐渐软化。中方自10月起对稀土、人造金刚石微粉及锂电池关键材料实施出口管制,直击西方高科技与新能源产业痛点。与此同时,中美在釜山峰会期间就出口管制规则达成临时共识,美方暂缓推行极具争议的“50%穿透规则”,为局势缓和创造了空间。
在此背景下,荷兰经济部门最终选择务实回调。11月19日,经济大臣公开表示暂停对安世的干预措施,实质上承认了此前决策对全球供应链造成的破坏远超预期。目前,安世在中国的工厂已恢复芯片出口,主要客户陆续收到货物,汽车电子产业链正逐步回归正常轨道。
此次风波凸显了一个现实:即便在技术脱钩呼声高涨的今天,全球制造业仍深度交织。试图通过行政命令割裂供应链,不仅成本高昂,而且难以持续。对中国企业而言,这既是风险警示,也是战略启示——唯有持续强化技术自主与产能韧性,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守住主动权。
未来,跨国科技企业或将更加重视“多地协同、风险分散”的运营模式,而各国政策制定者也需在安全关切与经济理性之间寻找更可持续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