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53.4%,中国半导体设备投资逆势上扬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深度调整、行业整体投资呈现分化态势的当下,中国半导体设备投资却展现出强劲的逆势增长势头,成为产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研究机构 CINNO Research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含台湾地区)总投资额达 4550 亿元,虽同比下滑 9.8%,但相较于去年 41.6% 的下滑幅度,已呈现出明显的收敛向好趋势。在各细分领域投资普遍下行的情况下,半导体设备投资却逆势增长53.4%,成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领域,彰显出中国在半导体供应链自主可控方面坚定不移的战略决心。
从半导体产业内部的投资结构来看,2025 年上半年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特征。晶圆制造领域依旧是投资的重点,投资规模高达 2340 亿元,占总投资的 51.4%,不过较去年同期回落了 5.1%,这表明成熟制程投资逐渐趋近饱和状态。半导体材料领域获得 593 亿元投资,占比 13.0%,整体投资下滑 8.1%。受消费电子需求不振以及国际供应链重组等因素影响,芯片设计领域投资 853 亿元(占比 18.7%),封装测试领域投资 417 亿元(占比 9.2%),同比分别大幅下滑 23.7% 和 28.1% 。
图源:CINNO Research
中国半导体设备投资能够逆势增长,背后有着多方面深层次原因。美国长期实施的技术封锁与出口管制政策,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从侧面激发了中国本土半导体设备的创新潜能。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施压荷兰 ASML、美国应用材料、泛林集团等国际设备巨头,限制其向中国出口高端光刻机及其他关键设备,致使中国先进制程设备进口受阻。在此情形下,中国政府与企业果断加大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投资力度,力求突破技术瓶颈,实现自主研发与生产,2025 年上半年半导体设备投资的大幅增长正是这一战略决策的直接体现 。
政策层面,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加大对本土设备厂商的扶持力度,推动关键设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进程。地方政府同样积极响应,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纷纷设立专项基金,出台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政策,为半导体设备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从资金与政策层面为设备投资增长提供坚实保障 。
在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半导体设备企业在部分关键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中微半导体在刻蚀设备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北方华创在薄膜沉积设备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这些技术成果不仅提升了国产设备的市场竞争力,也吸引了更多资本流入半导体设备领域。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随着国内晶圆厂扩建计划的稳步推进,对光刻机、刻蚀设备、薄膜沉积设备等关键设备的需求持续攀升。即便国际设备供应受限,国产设备厂商凭借技术进步正逐步填补市场空缺,进一步拉动了设备投资的增长 。
从地域投资分布来看,中国大陆 21 个省市(含直辖市)的半导体投资呈现出高度集中的态势。江苏省以 20.7% 的占比位居全国首位,成为半导体投资的核心集聚区;上海以 18.8% 紧随其后;浙江(14.4%)、北京(12.5%)和湖北(12.5%)分列三至五位,这五大区域合计占比达 78.9%。长三角地区凭借在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领域深厚的产业积淀,以及完善的产业链,吸引了大量投资。以上海、北京为代表的城市,通过专项基金、人才政策等手段,形成了强大的政策资源优势,吸引项目落地。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半导体产业生态圈,区域协同效应显著,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湖北省则凭借在存储芯片产业的突破性发展,成功跻身投资前五,展现出新兴产业集群的崛起潜力 。
在半导体材料领域投资方面,2025 年上半年呈现出清晰的技术升级趋势。第三代半导体材料(SiC/GaN)以 162 亿元的投资规模、27.3% 的占比位居首位,成为产业突破的重点方向。这类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5G 基站射频器件、智能电网等高端应用场景中具备显著性能优势。电子特气投资达 114 亿元,占比 19.3%,位列第二,显示出国内企业在半导体材料供应链关键耗材环节的持续突破。这两大领域投资合计占比近五成,清晰地表明中国半导体材料产业正从传统硅基材料向高端特色材料进行战略转型 。
放眼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当前正处于深刻的周期性调整与结构性变革之中。AI、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行业带来了长期增长潜力,但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与地缘政治冲突,使得行业投资出现明显分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正通过投资结构的战略性优化,在半导体设备自主化、材料创新等关键领域积极积蓄突破力量,为下一阶段的产业升级筑牢根基。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虽在短期内限制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对先进技术与设备的获取,却意外促使中国在半导体设备与材料领域的创新活力全面迸发,加速推动本土企业在 28nm 以下制程设备、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关键技术瓶颈上取得突破,重塑着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生态 。